KOL直播卖课短时走红,AI课成为第一波被选中推向台前的教育产品。
不论是大厂欲占据低学龄用户入口为其K12网课导流,还是创业公司押注细分赛道搏一个未来,在人工智能尚未与教学内容实现深度结合之前,AI课始终面临交互弱、受众窄等局限。
被“放大”的AI
4月11号晚间,罗永浩入驻抖音的第二场直播中,除科大讯飞和网易有道的两款教育硬件之外,猿辅导斑马AI课成为当晚唯一的在线教育课程产品,15分钟卖出1万份。5月8日晚间,字节跳动自家在线教育产品瓜瓜龙英语亮相罗永浩直播间,5000份产品上架后10秒售罄。通过低价体验课打品牌、促转化,直播卖课成功为今年暑期的机构营销开辟了“新战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延续往年K12品类角逐,以斑马AI课、瓜瓜龙英语、火花思维为代表的一批低龄素质启蒙AI课(主要针对2-8岁学龄前儿童)也在今年的暑期营销中崭露头角。
以抖音为例,目前瓜瓜龙英语、火花思维、斑马AI课分别为暑期投放了49元10节、29.9元8节、78元两门联报等产品,主要围绕英语、思维、语文三个品类打出了“AI互动式教学”、“真人+AI”等宣传。
财经网通过试听体验课及沟通学生家长了解到,目前启蒙素质领域厂商主推的AI互动课,主要形式为在视频课部分通过制作真人外教与动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随后设置跟读、小游戏等知识点练习环节,部分课程末尾还可同提前录制好的外教“直播”问答做一些简单的“互动”,本质上还是录播。
“伪直播的这种互动主要集中在发音评分、对错判定,提前预置一些简单问题的对答,我看下来知道这个互动很生硬,但应付小孩足够了。通常我会骗他(上课)有老师在看着你,因为纯动画、伪直播一类的AI课孩子其实并不能很好的看下去,没有强互动他注意力就不集中。上课热热闹闹,孩子也是看个热闹。”北京家长燕新今年给6岁的儿子购买了火花思维直播小班课和少儿流利说AI课,相对于一年超6000元的直播小班课,燕新也表示,“AI课的优势是价格确实便宜,一年只要一千多,三年内无限回放。
整体来看,目前市面上盛行的AI课交互性不强,偏向于传统录播课的升级,更多仍停留在概念炒作的阶段,这也直接限制了其产品的适用年龄层。
易观教育高级分析师李玥对财经网表示,“AI课的发展尚未成熟,主要是由于AI技术和教育内容的结合深度还不足以建立起核心竞争力,所以目前主要应用于儿童启蒙教育或成人自学启蒙场景,用户生命周期普遍较短。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AI录播课产品还需深耕课程设计,通过技术能力提高教学体验和效果,寻找高价值内容点进一步提高发展天花板。”
不乏“闯入者”
从产品成熟度和市场格局来看,目前市面上的AI课产品差异化不明显,仍处于早期的同质化竞争阶段,既有猿辅导、掌门一对一、网易有道、字节跳动等大厂“圈地”,同时也有火花思维、叮咚课堂等专注细分赛道的入局者,马太效应并不明显。
飞鲸英语创始人王思锋自2018年就看好AI课的未来并投身其中,“当前阶段的AI课可以分两种,一是AI互动课,另一种是更接近直播的真人AI课,后者的现场感更强,相对门槛也更高。但目前大多数AI课并没有太多自适应学习元素,所以并没有需要海量数据支撑。”
上述前提也意味着,尽管互联网大厂在数据积累和用户流量上存在优势,但创业者此时入局AI课领域的门槛相对也没那么高,因为当下的AI课产品并未在深度学习、数据分析、语意理解等技术上同教学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
“目前的AI课主要为语音相关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落地,而教育产品进一步AI化的难度,在于贯通理解教学、产品、技术的人才稀缺。不管学术界还是工业界,创新大多出现在交叉学科或者行业交叉点上,而这些创新的催生都需要复合型人才。”作为AI课领域的“闯入者”,王思锋认为自己可以突破当下面临的技术和人才困境,因为目前该领域没有龙头企业,也远未到改变行业格局的时间点。
局限低龄市场
尽管现阶段细分赛道更能够容纳新平台发展,但AI课领域拓展的意义对平台来说并不相同。
最直观的问题在于,目前AI课产品局限于低幼启蒙教育阶段,尤其以3-6岁为主,用户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对于猿辅导、掌门一对一等平台来说,启蒙AI课值得加码的意义在于,掌握低学龄群体就是占据了用户教育“入口”,能够直接为其主要的K12产品导流、通过转化率的提升降低主营业务的获客成本。
但对于专注AI课赛道的初创公司,压力则成倍增长。
“为了提高天花板,一定是延长生命周期和扩科两个思路,未来的AI课不一定还是集中在启蒙阶段。”目前王思锋团队的AI课产品专注在英语教学领域,据悉,飞鲸英语上线前经过了2个城市几十个班级、上千学员的长期测试,和对比组班级有很好的成绩提升。
但整体来看,飞鲸英语与现阶段主流AI课产品在体量及规模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对于此类初创平台来说,未来除了向思维、语文等品类拓展外,能否将AI课程推向更广泛的年龄层也是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AI课对于未来的影响,不只是基于现有AI课产品形态的考量,是基于产品演进规律的判断。AI课能以极低的边际成本解决好老师复制的问题,同时AI技术的深入有机会解决教育千人千面的问题——也就是实现好老师一对一辅导,这是我们看长期演进的终局。”
此外,据王思锋透露,“从我们内部研究来看AI课的财务模型比大班直播课还要好一些。传统1对1的最大市场,是用不那么好的老师,对后进生补习的市场,因此未来只有AI化,才能以极低的成本,达到中国教育2035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不能否认的是,近两年双师直播课、AI课等新业态对教学环节进行了解构与重组,改变着在线教育供应链的规模效应,但当前以AI课为代表的新技术产品化尝试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赛道格局的变化重点不在于年龄段的下沉,而是AI课的形式能否下探至低线市场,通过成本优势触及更大的用户群。
过往十年风口,在线教育经历资本追逐与冷遇。上半年疫情及政策背景所带来的线上流量红利加速了全国市场启蒙,尽管K12赛道竞争白热化加剧,红海竞争中仍存在颠覆式创新的机会,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将定义下一阶段竞争,而这种不确定性也为创业者留有了空间。(作者:王凤至 )